2019年,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现场会精神,紧盯高铁开通时间节点,努力克服困难,加快补短板、扬优势,主动融入高铁经济圈,纵深推进我县“打造大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推进三百山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把三百山打造成赣州最有名的山、江西名山。
(一)目标任务
1.总体目标:以三百山创国家5A级景区为主线,全面形成“两天半”旅游圈,完善旅游六大要素配套建设,走全域旅游发展道路,全面引爆安远旅游,推动全县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2.经济目标:力争在2019年实现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4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9.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3%、23.7%。
3.品牌目标:一是重点加大三百山创5A级景区建设力度,确保2019年三百山景区成功创评国家5A级景区。二是加大乡村旅游建设提升力度,力争到2019年底,东生围成功创建5A级乡村旅游点、欣山镇下庄村成功创建4A级乡村旅游点。三是力争到2019年底,成功创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四是提升东江源·三百山旅游品牌在全国的知名度、在珠三角、长三角及赣州周边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工作重点
1.营销——想方设法搞火爆。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后,最为关键的就是宣传造势,要打开格局,多层次多方位出手,引爆安远旅游。
一是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人气,确定好主题,请专业团队,围绕三个主要节点,放三炮:实现4月三百山开门见山,一炮打响;10月首届国际三百山旅游文化节二炮打旺;12月成功创5A级景区三炮打强。
二是努力创新宣传手段,重点做到六个一:即“一句口号传四方、一首歌曲诉衷肠、一部手机玩安远、一万港人游东江、一月一个噱头上,一篇文章进中央”。
“一句口号传四方”:在2019年4月份三百山开园前确定好旅游宣传口号,形成一条新颖、好记、传播率高的主题宣传口号;
“一首歌曲诉衷肠”:创作一首主题歌曲,聘请香港爱国明星刘德华、成龙等在建国70周年国庆或者中秋、春节央视晚会上演唱;
“一部手机玩安远”:对入境游客推送智慧旅游APP,实时发布景点、交通、美食、住宿、娱乐、票务等信息,让游客能够一部手机玩转安远;
“一万港人游东江”:与旅行社签约,组织万名香港同胞开展探东江源游三百山活动;
“一月一个噱头上”:每月策划一个事件,上新闻、上头条、上热搜,例如三百山望天瀑惊现天联(楹联)、发现赣巨人足迹、打造网红项目等能吸引眼球、增加曝光率、知名度的事件,开展事件营销;
“一篇文章进中央”:组织撰写一篇安远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发展生态旅游的署名文章,在中央权威刊物刊登。
三是更加注重旅游精准营销,落地营销等。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大宣传营销费用投入。据旅游协会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
2.体制——坚定不移抓改革。一方面,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要求,抓好体制机制改革。厘清与三百山旅游实业有限公司的产权关系,理顺三百山景区管理体制,组建旅游投资集团以及三百山运营公司、东生围运营公司、东江源矿泉水公司等下属子公司。与城投集团核算好资产、债务关系。旅投集团要由景区建设型向经营型转变,不增加政府债务,市场化融资,企业化管理,讲求投资回报、增效。春节前落实好农发行三个游客服务中心作价贷款2个亿;工商行东风湖项目2个亿;明年以东生围项目作价,再争取农发行3.6亿元贷款。积极在吃住行游购娱方面投资,以土地入股方式合资,做大总量,撬动、带动民间资本投入旅游项目。
另一方面,为保证三百山顺利重新开业,先由旅投接管运营,待条件成熟以后,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可以主动与专业公司对接合作经营。聘请职业经理人,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招聘、培训好管理、导游、保安、保洁、司乘等人员,提供规范、优质服务,做活景区。同时,要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在梅屋集散中心建设智慧旅游大数据综合监管指挥平台,开展旅游、市监、公安等执法进景区工作,维护好安远旅游品牌形象和口碑。
3.项目——以点带面成规模。狠抓项目建设。
一是通过招商引项目,根据全域旅游规划,包装项目,全员招商,丰富旅游业态。
二是通过融资建项目,重点完善好三百山景区及“两天半”旅游圈。根据三百山创5A需要,在保证完善现有在建项目仍需资金约1.3亿元的基础上,2019年由旅投集团再融资投入约2亿元新上一些项目。1.收回三百山索道开发权,由旅投实施,加快建设。约1亿元。2.旅游标识标牌系统建设。约1000万元。3.智慧旅游大数据监管平台及“两天半”旅游圈智慧旅游体验馆。约3000万元。4.熊大寻策划在山上第一期项目天之镜、天之阁、天之床、天之联等项目。约3000万元。5.开发离赣州最近的双芫合头村民宿及乡村旅游,开发镇岗樟溪村民宿,炒作无蚊蝇的樟树仙人村,结合浪驰项目,打造5A级乡村旅游点。约1000万元。6.“两天半”旅游圈沿线景观小品、文化包装等项目。约2000万元。
三是争项争资上项目。发改委明文,文化旅游项目最高可补贴100%。与县发改委、苏区振兴办、旅发委认真研究,在生态旅游、旅游扶贫、森林康养等方面包装项目,争项争资。
四是创新模式抓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鼓励乡镇至少打造一个以上成熟的乡村旅游项目。采取PPP模式建设特色小镇,北片以天心镇为核心,打造红色旅游景区,融入瑞金、会昌红色旅游热线,整合朱德整军、挖掘天心取米(未必敢来)朱德一笔退兵的故事、炒作龙布永清岩天撒米瀑布、燕子岩九缸十八锅天存米天煮米的故事、开发客家粄系列(米到极致乃为粄)等资源,以红色文化、大米文化、客家米果为主题,打造天米小镇,建设国家5A乡村旅游点。
4.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把旅游业作为首位产业,争取上级更大支持,拥抱高铁经济,融入海西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圈,实现跨界发展、抱团发展。实现旅游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树立文化就是旅游资源,文化就是旅游品牌的理念,打造宣扬好“安远精神”,唱响源头生态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晚间一台戏,开发文创产品,挖掘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将东生围以客家文化小镇的概念完善提升。《杜娟哩咯红》常态演出,组织采茶小戏、楹联书法进景区等。大力实施“旅游+现代农业”、“旅游+美食”、“旅游+体育”、“旅游+养老”、“旅游+研学”等,用旅游产业发展引领全县各项工作。此外,结合旅游扶贫行业特点,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按照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求,创新扶贫机制,依托“景区建设+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带动贫困户就业和创业,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