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县财政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坚持“守底线、防风险、促发展、强绩效”财政工作总目标,解放思想、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攻坚克难,落实落细全年财政目标任务,有力推动了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狠抓财政收入组织。财税部门努力克服经济低迷、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力组织财源,强化收入征管,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93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1%,比2023年增长3.6%。
(二)积极争项争资。成功争取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县。通过各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与努力,上级下达我县各类资金47.02亿元,较去年增加2.62亿元,增长5.9%。
(三)全力守底线保重点。一是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按时足额保障了“三保”资金的支付,全年未出现“三保”相关风险。二是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农林水等十三项民生支出39.87亿元,占总支出的88.1%,有力地保障了各项民生支出需求。三是全力保障衔接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9亿元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工作。持续抓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和“果贷通”工作,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财农信贷通”累计放款1089笔2.1亿元;“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累计放贷359户1.48亿元;“果贷通”累计放贷30户2.01亿元。
(四)有力促进经济发展。一是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及各项减税降费相关政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二是支持重点建设,新增专项债券10.36亿元,用于支持城东片区供排水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瑞金至梅州铁路江西段、稀土新材料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项目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持续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帮助企业解决资金贷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已累计发放“小微信贷通”、“财园信贷通”贷款4.85亿元,惠及企业120户。
(五)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成立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专班,明确风险任务分工,强化重大问题分析研判和化解处置。制定“一债一策”的化债工作方案,明确化解计划、化解措施和偿债资金来源,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预防机制,压实化债主体责任。制定《安远县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风险化解实施方案》《安远县其他国有企业债务风险防控工作方案》,进一步督促指导国有企业做好债务风险管控工作,守住不发生重大债务风险的底线。增强财源建设,全力筹集资金还本付息,2024年超额完成年度化债任务,综合债务率较2023年实现下降。
(六)全面提升财政管理。一是大力培植财源。工业基础不断加强,工业产业发展呈现向好向上态势,2024年实现工业税收2.89亿元,是2020年工业税收的近2倍,占税收收入的32.7%,比2020年提高15.4个百分点,税收收入逐步摆脱对房地产市场依赖。二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严格预算编制管理,不断增强财政预算完整性,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强化预算执行,预算约束力进一步增强。不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自评和部门评价,聘请第三方实施财政重点绩效评价等。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全面实施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实施采购人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检查及违反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自查清理,查处了一批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全县政府采购投资预算金额3.12亿元,中标金额2.81亿元,节约资金0.31亿元,资金节约率10%。加强预算评审,累计完成预算评审项目156个,送审金额21.06亿元,纠偏率为11.51%。加大财政监督检查,通过“双随机、一公开”平台随机抽取6个单位开展2024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检查涉及单位总金额1.33亿元,查出问题金额265.97万元。三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完善县属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纵深推进县属国有企业二、三级企业完善“党建入章”,细化县属国企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要事项清单,完善县属国企“三重一大”事项议事决策监督机制。厘清县属国有企业主责功能和主业定位,进一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向实体化、市场化、效益化转型。四是全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对全县18个乡镇及城市社区管委会实现全覆盖。对乡镇干部职工个人借(欠)款进行全面清理,已全部清零。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九游app老版本下载办公室关于印发<安远县乡镇财政资金重点支出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等
二、2025年财政工作打算
1.聚焦收入组织。组织收入仍然是摆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面对当前的市场环境,亟需发展新的财源税源。在全面落实好各项财税政策的基础上,发挥财政扶持政策的叠加效应,全面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要求,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培育培植财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些适宜我县发展的税源型企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矿业经济。与此同时要更积极的北上争项争资,增强财力。紧盯上级转移支付、专项债等新增政策,积极争取更多的地方政府债券和上级转移支付补助。
2.聚焦预算管理。充分谋划好预算盘子,稳妥编制收入预算。强化支出管理,坚决兜住“三保”底线,加大乡村振兴投入,提高土地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加强资金统筹保障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按照部署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做好工作衔接。
3.聚焦风险防范。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确保人员工资、机构运转、基本民生等“三保”支出及时有效支付,不出现“三保”运行风险,统筹资金调度保障其他重点支出需要。重点监测债务率指标,制定防范措施,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牢牢守住债务安全底线。
4.聚焦国企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县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更大力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推进闲置低效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健全国有企业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完善国资监督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协同监管机制。进一步督促指导国有企业做好债务风险管控工作。
5.聚焦财政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组织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班子成员,坚持学原文、悟原理。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加强财会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巩固拓展群腐专项治理成果。加强组织学习培训,增强财政干部理财的能力,提高财政干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推动财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