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严格落实林长巡林制度。严格执行《江西省林长巡林工作制度》,提升巡林质量,促进巡林常态化。按照“县级林长每季度不少于1次、乡级林长每月不少于1次、村组两级林长每月不少于4次”的要求,认真开展巡林工作。认真落实“四单一函”制度,持续推动各级林长主动协调解决林业资源保护发展问题,督导乡镇开展年度林业重点工作,真正做到挂其名、履其职、尽其责。进一步发挥“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作用,不断压实各级林长林业资源保护发展责任。
二、加快推进造林绿化工作。要抢抓春季植树造林有利时机,全面落实造林绿化用地,各乡(镇)积极组织辖区内林农申报造林计划,确保完成今年造林绿化任务。充分发挥国有林场技术能力、人员力量等优势,推广国有林场场外造林,提升造林管护质量。大力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和退化林修复,调整优化林分结构,丰富生物多样性,促进森林质量稳步提升,实现安远森林由“绿起来”向“美起来”转变。
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大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等资源保护力度,全面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强化古树名木保护,严厉打击破坏林业资源违法犯罪行为。落实常态化森林督查工作机制,组建县、乡“林业技术人员+执法人员”联合核查整改专班,对森林督查图斑线索做到“即核查、即下发、即上报”,对涉林违法问题做到“即整改、即查处、即销号”,从严从实加快推进2022年度森林违法图斑整改销号,尽快完成2023年度森林督查疑似图斑核查及整改销号工作。严厉打击和惩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严禁未批先用、违法占用林地等行为发生(包含果园新建、果园扩建、公墓新建等),确保森林资源违法案件、数量、非法占用林地面积、非法采伐林木蓄积逐年下降。
四、全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当前正值森林防火关键时期,气温不断回升,春耕、清明期间生产、祭祀用火增多,各地要全面筑牢森林防火安全防护网,加大森林防火宣传,全面开展鲜花换祭品活动,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等的方式文明祭祀;从严落实“五个禁止”“五个不批、 五个不烧”等野外用火管理规定,从严打击违规违法用火行为。督促“两长两员”加大巡山护林频次,积极开展无人机巡护,发挥防火码等“技防”手段作用,加强对重点人群、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管控。加快推进森林经营管理单位半专业扑火队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强防火和避险装备,强化防扑火技能训练。积极推进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落实新造林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四同步”,切实提升森林自身抵御火灾能力。
五、全力攻坚松材线虫病防控。进一步压实防控主体责任,强化工作督导,严格绩效考核,全面做好疫木清理、检疫执法、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工作,高标准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加大疫情松林生态修复力度,结合低质低效林改造、油茶产业发展、国有林场场外造林等工作,及时进行更新补植,压缩疫情面积,稳步推进林相改造,提升森林抵御病虫害能力。
六、持续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加快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出台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积极拓展油茶新造用地空间,全力扩大油茶种植规模,全面完成油茶林新造1.3万亩、改造提升0.4万亩的年度任务;总结推广油茶林机械化栽培模式,建设一个油茶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推广示范新理念、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油茶种植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持续开展赣南茶油品牌宣传推介活动,提升赣南茶油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开发竹林、林下经济等主题文旅项目,推进毛竹及林下经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争取2024年毛竹普惠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生态食品、森林康养、森林药材等产业,打造一批功能显著、设施齐全、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和森林康养基地,积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森林康养旅游后花园。
七、扎实推进林业改革。加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支持成立林权收储平台或引导社会资本(国有林场)参与林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火烧迹地、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迹地、稀疏林地等林地经营权统一流转。创新开展湿地资源运营、林权收储、林业碳汇等工作,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国有林场绩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国有林场绿色发展示范试点,建成一批绿色发展示范国有林场。围绕“三大战略、八大行动”,为全县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要素保障。深入实施林业“放管服”改革,巩固提升林农人工商品林采伐许可证核发委托乡(镇)实施试点成果。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