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关于印发《江西省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市、县(区)减灾委员会,省减灾委相关成员单位:
现将《江西省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西省减灾委员会
2023年1月28日
江西省2023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点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根本遵循,健全责任体系,提升防治能力,提高监测水平,做好物资保障,夯实基层基础,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坚持协同高效,全面建立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
(一)强化统筹协调。健全完善各级减灾委协调联络、信息通报、跟踪督办、考核评估等工作机制,更加有力抓好综合统筹,推动有关专委会和部门发挥专业优势、行业优势,落实日常防治、会商研判、响应启动、重大事项督办等职责任务,做到无缝衔接、不留空挡。(任务分工:各级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坚持关口前移。各级专委会牵头组织相关灾种、领域的灾害预防和治理,做好灾害前期防范应对和相关灾害事件早期处置,做到源头管控、关口前移、灭早灭小,确保问题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解决在成灾之前。(任务分工:各级专委会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注重“平急”结合。加强专委会与专项指挥部的分工协作,平时,各级减灾办和专委会侧重日常“防”和“救”的准备,进入汛期、森林防火重点期,坚持“防抗救”相统一,由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等专项指挥部统筹“防”的职责;急时,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由专项指挥部负责响应状态下“救”的工作,实现“平急”结合、灾害全链条管理。(任务分工:各级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坚持项目推动,持续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四)加快实施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强化项目要素保障,加快推进规划的有效实施,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组织开展规划监测评估,客观评估规划实施成效,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工作举措,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规划落地见效。(任务分工:各级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全面完成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完成省市县三级单灾种和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建成省级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基础数据库共建共享共用及更新机制。围绕“两委三部”决策指挥、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安全、基层应急能力建设、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向,推动普查成果在各行业部门的应用。开展普查工作总结和表彰,做好普查成果归档整理和发布推介。(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统筹实施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充分发挥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统筹作用,持续抓好《江西省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工作方案》实施,推动落实工作责任,争取各方支持,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稳步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水平
(七)开展灾害综合风险会商。完善自然灾害风险分析研判机制,实现多方参与会商和多源监测预警信息的综合研判。结合季节变化、重大节假日和月末节点,组织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地震等部门开展会商研判,针对性提出防范应对措施。(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省应急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气象局、省地震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实施风险监测预警。推进灾害风险综合监测预警,深化气象、水文、地震、地质、森林等监测数据整合,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吸取“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落实预警发布与各级各类应急响应的联动,实现重大灾害预警“叫应”。市县要加强小尺度、短历时极端灾害天气预警,健全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渠道,准确传达到受威胁人群。深化“党建+应急管理”系统应用,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灾害风险预报预警水平。(任务分工:各级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坚持用心用情,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九)提升灾害应对能力。视情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积极争取国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和救灾资金支持。将灾情管理纳入防灾救灾全过程、全领域,印发出台灾情管理有关通知、建立健全灾情会商制度、优化灾情报送流程,提高灾情源头数据质量,确保各类灾情数据精准统计、台账全面、口径一致。强化培训引导,持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补贴,建好管好灾害信息员队伍。(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省应急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地震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扎实开展灾害救助。强化灾后应急救助、过渡期救助、冬春生活救助,突出受灾困难群众等重点人群,细化救助方案,实行精准救助,有效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抓好《农房保险实施方案》落实,积极推进因灾倒损房恢复重建工作,探索适合我省省情的民生灾害保险,为受灾群众灾后重建和基本生活提供更广、更大、更强的保障。(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省应急厅、省住建厅、省财政厅、江西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动救灾救助专业委员会实体运行。在同级减灾委领导下,发挥救灾救助专业委员会在资金物资管理与监督、倒损房重建维修、集中安置点建设与管理、灾后救助与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协调、沟通、联络、督促作用。(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救灾救助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坚持多管齐下,全力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十二)健全救灾款物管理制度。制定全省应急物资储备预案,加强救灾物资储备,探索协议储备、产能储备等机制,进一步提升重大灾害中救灾物资保障能力。推动出台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相关政策,推进应急物资储备库规范化建设,推动救灾救助资金使用管理公开、公平、公正。(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省应急厅、省财政厅、省工信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快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大力推动省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综合储备库建设,做好市、县综合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库建设。指导多灾易灾地区和偏远乡镇、街道、社区(村)建设应急物资储备点,不断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推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和灾害应急救援救助平台有效应用。协调建立应急物资快速调运联动机制,开辟应急物资调运“绿色通道”,确保“调得出、运得进”。(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省应急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坚持固本培元,全面夯实综合防灾减灾基础
(十四)持续推进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巩固2022年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作成果,推动基层抓好《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管理队伍建设的意见》的落实,加快基层应急管理站+消防队“站队合一”建设,试点推动基层应急管理“多员合一”,完成乡镇(街道)应急管理站所、物资、车辆、装备标识标志的统一。细化党政领导、应急管理机构、行政村(社区)和网格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清单。围绕基层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开展督查,确保基层应急能力建设落地见效。(任务分工:各级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积极组织灾害信息报送员完成账号绑定,开展对基层隐患信息报送员的业务培训,推动基层灾害信息报送员掌握灾害风险隐患特征、识别方法和信息快速报送技能,有效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及时处置隐患信息。加强正面引导激励,做好成功避险避灾典型案例的发掘、总结和宣传,南昌、九江、赣州、宜春、上饶、吉安、抚州需报送不少于2个成功避险案例,其他设区市需报送不少于1个成功避险案例。(任务分工:各级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扎实推进综合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加强对示范单位创建过程的指导,督促其开展隐患排查、预案演练、科普宣传。创新核查验收方式,按照“严格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经市县核查,符合标准的,由设区市减灾办及时提请省减灾办分批复核命名。全年力争创建不少于30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和80个省级示范社区、15个示范乡镇(街道)、1个示范县(区)。指导大余县巩固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成效,确保顺利通过全国首批综合减灾示范县验收。(任务分工:各级减灾办牵头,气象、地震、消防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传。各地各相关成员单位要以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等为契机,形式多样开展具有本地本行业特色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宣传效果。要结合常发易发灾害事故,组织开展常态化防灾减灾宣传,全面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各地要结合实际至少打造1个有特点、唱得响的宣传活动品牌,有条件的地区要开展防灾减灾救灾科普宣教和体验基地建设。(任务分工:省减灾办牵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