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远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县科工局深入贯彻落实省“1269”和市“7510”行动计划部署要求,对标我县产业链建设“4320”行动,积极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
1.深挖企业潜力,主要指标保持迅猛增长态势。2024年1-10月,安远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7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6%,列全市第4位;累计完成营业收入76.53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列全市第4位;利润总额4.08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列全市第5位;累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8.29亿元,同比增长16.27%;全县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增速列全市第14位;工业技改增速同比增长281.3%,增速列全市第2位;工业用电量6.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7%,增速列全市第3位。2024年,我县新增月度入规企业13家,年度第一批入规企业3家,年度第二批入规企业6家。
2.推动产业升级,现代产业集群持续壮大。一是电子信息产业首位优势明显。1-10月,电子信息产业链共有规上企业38家,实现营收33.97亿元,同比增长0.53%,占全县营收比重达44.39%,安远县电子信息(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二是大食品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加快。2024年1-10月,大食品大健康产业链共有规上企业11家,营收14.13亿元,同比增长-4.51%。其中果然和农夫营收分别同比增长51.4%、70.5%。同时,青草奶项目已进行设备安装调试,竣工投产后,将成为赣州本土首屈一指乳饮品牌基地。三是新材料产业老树发芽有新突破。立足于明达、科力等老企业的异地技改项目的虔东新材料产业园已开工建设,该项目将进一步推动稀土产业由初级加工向永磁等功能材料及应用领域转型升级;铜基新材料产业链集聚发展,以奕鸿铜基新材料为轴心的线材和线束线缆产业项目呈现了“一铜带多线”的产业发展布局。2024年1-10月,新材料产业链共有规上企业12家,营收22.98亿元,同比增长58.96%。。四是木竹制品产业成为新势力。江西华竹公司采用先进技术,实现以竹代塑,占领了竹产业的高点,已经实现竣工投产,长鑫、泰洋山等老牌竹制企业全力增资扩产,木竹制品产业已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1-10月,新材料产业链共有规上企业12家,营收22.98亿元,同比增长58.96%。
3.项目引建并举,加速打造发展新引擎。一是聚力招大引强做强“增量”。按照产业链图谱,组建由县领导带队的专业招商小分队,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细分领域、重点龙头头部企业进行招引。1-11月全县共引进项目 29个,项目总投资为112.55 亿元,固投44.18 亿元。二是聚力项目建设做大“体量”。全县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大力开展项目大会战,重大项目“赛马比拼”,夯实要素保障,推动以惠美兴、高山青草奶、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一批重大项目开工、竣工,其中列入市级亿元以上调度项目15个,总投资150.4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9亿元,1-11月15个项目实现开工、开工率100%,累计完成投资19.5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87.6%。
4.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帮扶卓有成效。一是深化惠企政策兑现改革。优化惠企政策兑现服务体系,梳理全县惠企事项65项,建立“预警制提醒”服务,深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改革。2024年以来,通过惠企政策专窗共为企业兑现惠企资金1.48亿元。二是推出“定制化”靠前服务。聚焦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审批服务领域,“一企一案、专人专班”的“定制化”靠前服务,形成“企业点单、精准服务”的“指尖”服务渠道,已累计解决项目申报难题318个。三是持续深化精准帮扶。常态实施县领导挂点帮扶、企业特派员、政企圆桌会议、产业链链长制、企业安静生产期等机制,高标准打造了产城新区企业办事服务大厅,实现了园区事园区办。2024年1-11月,我县共召开政企圆桌、项目调度、现场办公会8次,解决问题86个。
5.完善服务机制,数字化转型推进成效明显。一是高位推动,加强政策引领。制定出台了《安远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工作方案(2024-2025年)》《安远县关于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及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施》,举办各类政策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信心和决心。二是目标导向,强化入企诊断。成立由科工局、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协助服务商,深入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政策宣传。截至目前,入企诊断目标值50家,已完成诊断64家,正在开展诊断1家,开展率130%,列全市第1位。数字化改造目标值47家,已上传改造合同36份,已启动改造率76.6%。三是示范带动,打造亮点标杆。引导微电、得辉达、荣晖等智能化程度较高的龙头企业开展智能化提升行动,助力其转型升级为“小灯塔”企业、“数智工厂”等数字化转型标杆。目前,得辉达和微电的数字化发展水平贯标初评等级为L7级,荣晖L6级。
6.早谋划早落实,其他中心工作稳步推进。一是持续加强党建工作。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共部署、齐推进,年初召开专题会,研究部署2024年党建工作,制定2024年度党建工作计划,推动党建工作落到实处。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深入系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精神,一体化推进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1次、“五日一体”主题党日集中学习11次、党员谈心谈话2次、组织党组书记及支委成员讲授党课4次、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各1次。二是开展安全生产检查。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会议及文件要求,会同应急管理局、工业园管委会、消防救援大队等部门积极开展工业制造领域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同时加大对民爆行业的安全监管力度,确保行业生产安全,今年以来工业制造领域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三是积极开展清欠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要求推进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今年以来无新增拖欠账款。四是积极落实创文、创卫工作。认真落实上级对创文、创卫工作的安排和部署,会同各通讯运营商持续抓好县城区、版石工业园区线缆整治工作。今年以来重点整治了欣山大市场、九龙路、龙水路、康宁小区等,累计整治120余处,实现线缆亮化10余公里。
(二)存在问题
1.工业基础较差,龙头企业带动力不足。一是我县规上工业企业总量较少。当前我县仅有85家规上企业(含8家11月新入规企业),其中有8家全面停产企业和5家营收不达标企业(营收低于2000万)拟于2025年退出规上企业行列。2024年1-10月营收5亿元以上企业仅奕鸿、得辉达、潮鲜品、荣晖4家,龙头企业带动不足。二是我县新入规企业质量不高。2023年新入规的19家企业中,仅5家企业1-10月营收达5000万以上,3家营收低于2000万,濒临退规。2024年新增的13家月度入规企业中,仅中源、新塑、万烽3家企业营收有望达1亿以上,其余新入规企业对于我县工业经济指标的拉动力均较小。
2.工业项目储量少,企业投资意愿减弱。今年以来,我县招商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虽有所增长,但从项目结构上看,我县新引进项目以租赁标准厂房项目为主,属于老设备搬迁产业转移性项目,难以提供足额的入库凭证,加上部分项目投资方信心不足,对新项目投资更加谨慎,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投资规模和建设内容,2024年前三季度入库项目13个,其中老设备搬迁项目3个,可报投资额少。随着国家《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规范招商引资行为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我县招商引资政策已停止实施,造成企业投资意愿减弱。
3.创新驱动不足,数字化转型慢。一是科技型企业数量和规模仍不够壮大,特别是缺少大体量的科技头部企业和高科技上市公司,我县至今没有一家高科技上市公司。二是高端创新平台匮乏,目前我县仅有4家省级创新平台载体,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和省级以上创新人才工程,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等高端科研平台尚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三是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足,大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较为片面,缺乏清晰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数字化转型客观上需要个性化方案,在没有合适方案的情况下,企业“看不清”转型前景,绝大多数持谨慎观望态度、不敢贸然尝试。
二、2025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25年,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4320”行动计划,力争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完成规上工业营收130亿元以上,确保新增规上企业15家,力争20家。
(二)重点举措
1.深入实施产业链建设“4320”行动。发挥产业链链长制作用,按照电子信息、新材料、大食品大健康、林竹木加工四个产业链,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链主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链主企业发展,强化以荣晖、得辉达、微电等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作用,不断补齐产业链上下游短板,加快产业链之间产品互用互补,提高产业链协同力、凝聚力、生产力和创新力,着力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
2.强化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加强与统计、园区、供电、税务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加强对电子信息、新材料、大食品大健康等重点产业及得辉达、奕鸿、中源、明达、荣晖、果然等重点企业的监测分析,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3.持续做好项目攻坚行动。围绕2025年重点工业项目,紧盯年度建设目标,按照一季度全面开工,半年内主体建成,全年度竣工投产的总体要求,发挥好项目工作专班服务效能,全方位、无死角推动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解决好项目立项、环评、安评、水电气、招工等各类问题,以一流营商环境打造一流建设速度,加紧项目入统入库,全力做好虔东新材料、金凯瑞智能设备等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打造标杆型示范类项目。
4.加大重点企业帮扶力度。健全完善精准帮扶机制,建立部门联合审批、信息共享、联动服务等机制,定期召开“4320”产业链会议及政企圆桌会,统筹解决企业运行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积极宣传和落实省市县出台的各项惠企政策措施,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
5.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动员我县数字化水平高、转型意愿强的企业加快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帮助企业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快推动微电、得辉达、荣晖等企业打造成为“小灯塔” “数智工厂”等标杆示范企业。计划2025年培育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4家以上,完成数字化改造企业30家以上,实现规上企业诊断全覆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数和智能制造成熟度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5.抓好党建引领工作。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夯实压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压紧做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好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提供根本保证。
三、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惠企政策兑现力度。2023年,涉及工信系统合计1000多万惠企政策资金存在拨付不及时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希望2024年,增加惠企资金财政预算,进一步完善即申即享,免申即享兑现机制,提高惠企政策资金拨付的及时性。
(二)建立产业引导基金,重点用于解决产业项引进,重点产业发展等问题。
(三)深化与龙华区产业共建配套,从科工局、商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抽调人员组建驻点工作专班,主要负责与龙华区科工局、商协会对接企业转移需求、洽谈招商项目、促成产业链配套等。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