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我县“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建设、帮办代办服务、“15分钟便民服务圈”、企业开办“1+0”、政务服务“五日工作法”等经验做法得到了江西营商、江西政务服务、市“五型”政府简报、赣南日报等多方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一、工作成效
(一)聚焦创新改革,全力打造“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
1.培塑“安心办”营商环境品牌。围绕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创新推行碎片业务“融合办”、企业服务“定制办”、园区事务“园内办”、民生业务“指尖办”、便民服务“即刻办”的“五办”改革,以及一套贴心服务举措,全力打造流程更少、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事项更全、效率更高、服务更优的“安心办”营商环境。
2.创新企业开办“1+0”模式。开设企业全生命周期综合窗口,推行企业开办“一个环节、零成本”,“一网通办、零材料”,“一次办结、零跑次”,“一窗办结、零距离”4个“1+0”改革举措,实现企业开办120分钟办结。今年以来,共为739家企业提供“一站式”开办服务,实现压缩办理时间80%以上,减少企业开办环节5个,减少纸质材料20个,减少企业跑动次数80%以上。
3.优化企业项目服务机制。一是创新“政务管家”服务机制。针对重点企业项目,组建“政务管家”服务专班,将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流程整合优化,逐项设计定制化流程和服务措施,为企业量身打造“一企一案、专人专班”的“定制化”政务服务。我县今年引进的昆山博陇川项目,在“政务管家”专班高效贴心的服务下,实现从预审、会签、考察、洽谈、签约到注册,全过程仅用了48小时,被客商赞誉“安远速度”赶超“深圳速度”。二是打造高品质帮代办服务。建强帮代办服务队伍,优化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协调机制,推行全程办、靠前办、免费办、上门办、贴心办、不见面办、不来即办等帮代办服务。目前,县政务帮代办中心累计服务企业1983家,提供帮代办服务5673次、线上不见面帮代办2075次。通过帮代办,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间平均压缩40%以上,市场服务、工程建设、惠企政策等高频涉企事项审核“一次通过率”提升了80%,为企业群众节约了大量办事成本。
4.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创新推行以“联人、联事、联网”为改革重点的县乡村“三级联动”工作模式,该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并获得了省、市媒体多次宣传推介。同时,进一步丰富县乡村“三级联动”内涵,推动便民服务“县乡通办”、“一次快办”、“网上易办”、“就近好办”改革,全面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目前,赋予乡镇审批服务执法权限102项,实现了108个事项“全县通办”,打造了176个村级便民服务站,组建了一支3000余人的乡村帮代办服务队伍,乡村两级累计提供帮代办服务11.6万次。
5.创新推行政务服务“五日工作法”。实行周一“负面清单日”、周二“坐班纾困日”、周三“企业服务日”、周四“政务研学日”、周五“技能比武日”,持续转变干部作风、提升队伍素质能力,主动问需企业、快速响应纾困,精准打通政务服务和企业供需两端。今年以来,共推出线上政务“微课堂”34期,开展领导坐班225次,走访企业272家,收集解决企业生产生活诉求158个。
6.创新12345热线“534”办理机制。聚焦12345热线目前存在的办理时效、办理质量、群众满意率不高等问题,推行“五制”“三化”“四加强”十二条工作措施,即实行限期办理、按期响应、“县长热线日”、舆情预警、负面清单五项机制,推行办结回复规范化、诉求渠道便利化、知识信息库存化“三化”措施,加强热线宣传、人员培训、督查督办等四项强化措施,建立纵横协调、高效运转的热线联动联办体系。今年以来,共办理企业群众咨询投诉4223件,开展“县长热线日”7次,群众满意率99.6%。
(二)聚焦重点任务,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推动“市县同权”改革。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开设“市县同权”专窗,承接“市县同权”改革事项108项,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不出县”。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13个部门的79个事项划转至县行政审批局。二是开展“四减一优化”专项行动,持续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收费,优化审批机制,精简环节309个、材料118个,压缩时限738个工作日。三是梳理编制行政许可事项,已认领编制行政许可261项。四是规范审批中介服务,推动中介服务事项全覆盖清单管理,开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专项治理行动。
2.推进“一站式”集成服务改革。一是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改革,设立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专区,将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39个审批事项全部进驻专区,并将流程整合优化为项目策划生成、项目建筑许可、竣工验收备案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只提交一套材料,实现“一站式集成”审批。二是设立市场与社会事务“一站式”综合集成服务专区,进驻事项216项,实现企业开办及后续关联审批服务“全链条”无差别办理。三是构建“一网一窗”惠企政策兑现体系,线下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兑现专窗,线上建设“亲清赣商”政策兑现平台,并设立1500万的惠企政策兑现资金池,今年以来,共为1188家企业兑现惠企资金6455万元。
3.持续优化“通办”服务。推进“一照通办”改革,推动营业执照与后置许可联审联办,首批已实现食品、文化、交通、农业、金融、卫生、人力资源、水利等8大类41个事项“一照通办”,并为2397家市场主体提供“一照通办”服务。推动“异地通办”。开设“异地通办”专窗,全面落实跨省、跨市、跨县异地通办事项,同时,与深圳福田区签订“跨省通办”协议,11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与大湾区城市通办。
(三)聚焦数据赋能,大力推动数字智能智慧转型。
一是升级“赣服通”安远分厅平台,分厅已上线738个涉企便民服务事项,并打造了安事直通车、一件事、AI智能审批、惠企通、全产业一链办、不见面、无证办、数字乡村等特色专区。二是推行“不见面办”、“免证办”改革。已实现607个事项“不见面办”、67个事项“免证办”。推进企业电子档案共享平台建设,实现企业办事无需提交纸质材料。三是组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整合政务服务数据资源相关职能,成立安远县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推动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体制融合发展。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强化数字赋能。建设园区云服务大厅,规划建设政务“数字人”问询、云服务综合受理窗口、企业开办、惠企政策兑现、智能审批、自助办税、智能出件、自助政务等云服务专区,购置数字人、赣服通、企业服务、税务、不动产、惠企政策、跨省通办等17类24小时自助服务机,创新数字人导办服务,实现“数字人”与政务服务事项应用场景无缝融合,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园区服务大厅。推进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升级改造,优化大厅数字网络规划,配齐赣服通、身份证、出入境、不动产、税务、企业开办、数字人、征信等自助服务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推进“赣服通”安远分厅5.0建设,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审批勘察视频辅助、预约叫号、帮办代办等服务平台,提升“掌上办”服务水平。
(二)持续提升服务体验。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加大部门关联事项整合力度,科学设计流程、简化申报方式、推动数据共享、强化协作联办,推动更多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相关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优化“跨省通办”服务,扩大服务范围,提升线上线下服务体验,与大湾区城市签订“跨省通办”协议,加快与湾区证照互用、资质互认。提升企业服务体验,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进一步优化“政务管家”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清单式、定制化”的帮代办服务,全力打造与大湾区“无差别”办事体验。
(三)持续拓展“15分钟便民服务圈”。进一步规范优化乡村两级便民服务机制,不断精简流程,提高便民服务效率。优化“三级联动”帮代办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县乡村三级审批服务和帮代办业务人员职责。加强审批服务能力建设,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培训,切实提升审批服务人员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审批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