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远县深入开展 “归巢护雏” 行动,以亲情为纽带,以就业为支撑,吸引外出务工家长返乡就业创业,让留守学生重获父母陪伴,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曾几何时,留守儿童问题在安远县尤为突出。朱荣华的儿子张俊就是其中的典型,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他从年级前十的优等生逐渐变成沉迷抽烟、打架的“问题少年”。直到朱荣华辞去深圳联想公司高管工作,在虔东水电站自学考取电工证,丈夫也随之返乡,在科力公司踏实工作,一家人在本地企业重新扎根,虽然收入减少,但每天准时叫孩子起床、检查作业,让张俊重新燃起了学习热情。

【采访】 返乡务工人员 朱荣华:回来之后儿子和以前也不一样了,每次放学回来就有热饭热菜,自己会主动学习,心里也踏实很多,一年以来他学习也很认真很刻苦,后面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到安远一中, 我们也为他感到骄傲。
为了让更多家庭实现“挣钱”与“顾家”两不误,安远县打出政策“组合拳”。一方面,安远县就业之家依托本地工业园区和特色产业,精准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开设适合返乡人员的岗位,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就业与收入;另一方面,推出“政府主导+机构承办”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暖心包”,帮助返乡人员掌握一技之长,端稳就业“饭碗”。


采访 就业中心就业服务室主任 赖红勇 :为鼓励更多留守学生家长返乡就业创业,我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与本地园区企业携手合作,可以提供近千个优质就业岗位,并为返乡人员提供创业贴息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支持,全方位筑牢就业保障,打消他们的顾虑,让返乡就业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归巢护雏”行动带来的不仅是亲情的回归,更催生了乡村振兴的新气象。返乡父母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投身基层治理,成为了乡村建设的新力量。朱荣华当选安远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后,还带动了更多妇女加入巾帼志愿者队伍,义务陪护留守儿童。与此同时,企业用工难问题得到缓解,本地产业发展活力增强,形成 “家长返乡 — 儿童受益 — 乡村发展”的良性循环。


采访 居民 王勇帆:以前觉得朱荣华回来很没有必要,但是看着她孩子的转变,对我触动也挺大的,孩子成长我也不想缺席,自己孩子在自己身边也比较放心,所有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这句在安远县广为流传的话语,承载着无数家庭对幸福生活的新定义。那些曾经因孤独滋生的敏感、迷茫与叛逆,在日常的陪伴与沟通中逐渐消散,孩子们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内心的安全感如同春日幼苗般悄然生长。随着“归巢护雏”行动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将告别孤独,越来越多的乡村家庭将在守护与奋斗中书写团圆新篇章。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