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盛夏时节。在双芫乡合头村的广袤瓜田里,圆润饱满的西瓜缀满藤蔓,却一度难寻销路。


连日来的晴雨反复与市场波动,让本应热销的西瓜陷入滞销困境,满地成熟的大西瓜,愁坏了辛勤劳作的瓜农,一旦错过采摘期,大半年的心血恐将付诸东流。

采访 双芫乡合头村党支部书记 朱先荣:我们合头村西瓜种植总面积是120余亩,总产量20余万斤,因为天气以及市场的原因,有20余万斤西瓜滞销。


为解瓜农燃眉之急,朱先荣迅速行动,精心整合信息并拍摄短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向社会发出求助信号。互联网的“速度与温度”很快显现。7月23日至24日,这条承载着瓜农希望的求助信息在网络空间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水果采购商闻讯而动,纷纷赶赴双芫乡实地考察、洽谈采购。

采访 双芫乡合头村西瓜种植户 许六秀:我种了大概8000斤西瓜,到现在卖了5000多斤了,以0.8元到1元每斤的价格卖出去的。
采访 双芫乡合头村党支部书记 朱先荣:通过这两天我们的努力,有100余位西瓜的批发商主动联系了我们,目前是达成有(采购)意向的有十余位,还有几个老板下午也会来,我相信在最近的几天也可以迅速地销售出去。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好消息接踵而至。截至7月25日晚8点,首批订单已成功对接,累计售出滞销西瓜18万斤。满载西瓜的货车陆续驶出乡间小道,将这份来自双芫的盛夏甘甜送往各地市场。

从丰产滞销的焦虑,到网络牵线引来八方客商,双芫乡的滞销西瓜销售之路,生动诠释了数字时代如何将“流量”真正转化为惠农的“能量”。互联网架起的产销桥梁,不仅解了瓜农的“近渴”,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