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远县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
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3年2月9日在安远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副局长 钟希翔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切实提升积极财政政策效能,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积极推进全年财政目标任务,较好的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财政目标任务。
(一)“四本”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1]执行情况
2022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477万元,增长3.1%,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减收5841万元因素后,同口径完成79318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3.5%,同口径增长8.9%。主要收入项目:税收收入48707万元,下降3.3%,同口径增长5.1%,其中:增值税8959万元,企业所得税5939万元,个人所得税1899万元,资源税948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1470万元,房产税2439万元,印花税738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1295万元,土地增值税10586万元,车船税1098万元,耕地占用税4369万元,契税7464万元,烟叶税1461万元,环保税42万元。非税收入24770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加上级补助收入25686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1445万元、调入资金10305万元、上年结余631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040万元,预算总收入386454万元。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3515万元,增长7.1%。主要支出情况: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725万元,增长7.0%;国防支出320万元,增长207.7%;公共安全支出10695万元,下降14.8%;教育支出89172万元,增长1.9%;科学技术支出7328万元,增长5.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7643万元,增长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010万元,下降6.5%;卫生健康支出16856万元,增长0.9%;节能环保支出12088万元,增长1.5%;城乡社区支出30527万元,增长204.4%;农林水支出71519万元,增长0.9%;交通运输支出10491万元,增长4.0%;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32万元,下降62.2%;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30万元,增长90.2%;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540万元,增长5.7%;住房保障支出8550万元,下降17.9%;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23万元,下降73.3%;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089万元,增长1.2%;其他支出2650万元,增长10092.3%;债务付息支出5699万元,增长23.0%;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8万元,下降3.4%。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加上解支出648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545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00万元,预算总支出381453万元。
年终结余(结转下年支出)5001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预算[3]执行情况
2022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03034万元,增长9.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94305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61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208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600万元,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7309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934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50809万元、上年结余303万元,本年基金总收入259080万元。
2022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240672万元,增长33.3%,其中: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10万元,城乡社区支出8230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238万元,其他支出145167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1208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128万元。加上上解支出190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5521万元,本年基金总支出258100万元。
年终结余(结转下年支出)980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4]执行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28405万元,增长16.7%,其中:保险费收入16976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0651万元,利息收入604万元,其他收入10万元,转移收入164万元。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合计26780万元,增长12.9%,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6728万元,其他支出27万元,转移支出24万元。
当年收支结余1625万元,2022年末滚存结余35367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5]执行情况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851万元,下降23.0%,其中:利润收入3851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6万元,上年结转28万元,本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3895万元。
2022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万元,净增,加上调出资金3851万元,本年国有资金经营预算总支出3861万元。
年终结余(结转下年支出)34万元,当年收支平衡。
以上数据是2022年预算收支执行的快报数,因上级补助收入、上解支出等还未最终确定,上述预算执行数字在决算编制汇总后,还会有所变化。
(二)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债务限额情况
1.2022年地方政府债券安排使用情况。省级转贷我县地方政府债券182254万元,其中:再融资债券[6]22461万元,新增政府债券[7]159793万元。再融资债券全部用于偿还2022年到期债券本金;新增一般债券15997万元用于城市路网建设项目10115万元,乡镇圩镇改造建设项目1000万元,太平、东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00万元,东河大桥等桥梁建设项目354万元,乡村振兴建设项目800万元,农村公路1000万元,欣山镇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728万元;新增专项债券143796万元用于2021年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482万元,第三人民医院4600万元,城区幼儿园建设项目8600万元,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239万元,城镇燃气管网铺设工程6000万元,版石镇门山寨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0万元,永镇水厂建设项目6500万元,产城新区食品加工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38529万元,产城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标准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44246万元,第二职业中学扩建项目7600万元,天心整军旧址修缮建设项目5000万元,幼儿托育中心建设项目8000万元。
2.2022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情况
2022年末我县债务限额为61160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9477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416837万元。
2022年末我县债务余额为 570797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6844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402356万元。债务余额未突破对应债务限额。
(三)围绕预算执行所做的主要工作
1.全力以赴稳增长,财政运行稳中有进。面对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和减税降费带来的增收困难,财政部门全力保证收入入库组织,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兜牢兜实“三保”[8]底线。一是财政收入达预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35亿元,同口径增长8.9%,高于年初预算目标1.4个百分点。二是北上争资有成效。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6.19亿元,同比增长12.1%。入选江西省唯一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县,获取中央补助1.5亿元。三是争取政府债券额度规模创新高。积极争取政府债券倾斜支持,争取债券资金18.23亿元,较上年增长50.5%。
2.全力服务大局,支出保障更加有力。一是支持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8.28亿元支持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科技创新赋能,科技支出完成7328万元,增长5.7%,有效支持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三是大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保障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67亿元,支持农村公益设施和优势产业发展。新增债券安排6282万元投入乡村振兴领域。抓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产业扶贫信贷通”、“果贷通”工作,累计发放贷款6.4亿元,惠及1459户(次)。四是支持城市能级提升,安排新增地方政府债券6.03亿元用于城市路网、医院、学校、托育中心等建设。五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拨付资金1.21亿元支持矿山修复、东江流域生态保护、林业质量提升等。
3.全力以赴保“三保”,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是保持民生支出[9]强度不减。民生类支出完成3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87.2%,有力保障了民生实事落实。二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资金需求。财政积极落实疫情防控资金保障,拨付资金6224万元,支持核酸采样检测、医疗设备采购及方舱医院建设等等。三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支出8.92亿元,增长1.9%,积极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按照省定标准足额保障义务教育经费,安排全县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和免杂费资金4767万元。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发放普通高中政府助学金991万元,拨付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资金3107万元。集中财力解决城区学校“入学难”问题,拨付校建资金1.2亿元,通过专项债新增安排1.62亿元资金用于高中及城区幼儿园建设,有效缓解城区学位紧张问题。四是补齐公共卫生服务领域短板,安排资金支持天心、车头、三百山、双芫等四个乡镇卫生院整体迁建,新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三人民医院加快推进。五是全面推进幸福江西建设。积极健全完善民生保障制度、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幸福江西建设县级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4.全力推进政策落实,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一是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综合运用“退、减、免、缓、延”等政策措施,涉及税费2.87亿元,其中:新增退税减税降费及缓税2.19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1.76亿元),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267万元。落实国有房屋租金减免政策,减免租金526万元。二是积极兑现各项惠企政策。通过“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等兑付惠企资金8700多万元,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和发展。三是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服务实体经济。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贷款向中小企业倾斜,帮助解决流动资金贷款难问题。全年累计发放“小微信贷通”“财园信贷通”“科贷通”“旅贷通”等贷款6.0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230户。
5.全力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获得财政部通报表扬。一是促进加快推进乡镇经济发展,充分调动乡镇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创新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版石镇开展“一级财政”试点。二是深化财政预算改革,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10]建设,规范预算管理工作流程,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实效性,以信息化手段支撑预算管理现代化;三是建立县级财政“三保”资金专户管理制度,对“三保”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专项使用,切实做到国库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全力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确保不发生财政运行风险。四是推进投资评审系统建设,投资评审系统上线运行,做到网上报送、网上随机抽取、网上评审等全流程网上办理,实现了项目建设单位“一次不跑”。五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工作,全面完成了“三年行动”各项改革任务。六是加强财政监督。开展涉粮资金“小金库”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开展预防财务人员违法违纪问题专项治理以及公务接待督查检查等。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和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结果,是全县上下一心谋发展、干实事的结果。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受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和国家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影响,税收收入出现较大下滑,税收收入占比跌至近十年来低点,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压力较大;房地产市场低迷,可统筹用于化债及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使用的资金大幅减少;保“三保”、乡村振兴、债务还本等领域刚性支出持续增长,收支矛盾加剧,预算平衡压力增大,“紧平衡”“硬平衡”状况仍然延续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加强研判,强化举措,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解决,确保财政运行平稳。
二、2023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3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兜牢“三保”底线,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财政健康平稳可持续运行,为奋力开启“融入湾区发展、精雕东江翡翠”新征程,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安远新篇章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综合当前财政经济形势,2023年我县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草案分别安排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安排7642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4.0%,其中地方税收收入计划完成51000万元,增长4.7%;非税收入计划完成25420万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420万元加上提前告知的上级补助收入172845万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8160万元、调入资金58276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00万元、上年结余5001万元,预算总收入336702万元。减去上解支出6244万元,2023年县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330458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3.8%,比2022年预算安排增长5.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0458万元,主要安排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630万元;国防支出42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14052万元;教育支出88295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05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605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398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560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414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8910万元;农林水支出6314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585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248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58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14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9278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07万元;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支出3595万元;预备费[11]4000万元;其他支出390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5695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28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73033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29.1%,加上级提前告知专项资金1092万元、上年结转980万元、专项债务转贷收入48733万元,基金预算总收入123838万元。减去上解支出14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9906万元,2023年安排政府性基金支出102532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57.4%。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2532万元。其中:城乡社区支出38054万元,其他支出50639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3759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8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安排33841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19.1%。其中:保险费收入20935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2093万元,利息收入410万元,委托投资收益291万元,转移收入113万元。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安排28654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7.0%。其中:社会保险待遇支出28640万元,转移性支出14万。
社会保险基金当年收支结余5187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409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388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0.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2万元、上年结余34万元,收入总计3936万元。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1676万元,较上年执行数增长166倍,主要是增加公益性设施投资支出1620万元,加上调出资金2260万元,支出总计3936万元。
三、2023年财政工作重点
(一)加强财源建设力度,促进财力稳步增长。一方面全面落实落细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等,切实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政府主导、财政投入、信贷支持的方式,用好用活“信贷通”政策,切实支持企业发展,用好各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培植电子信息产业等工业企业,发挥三百山5A品牌效应,推动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业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些适宜我县发展的税源型企业。发展矿业经济,积极争取稀土的开采指标。另一方面是要更积极的北上争项争资,县财政安排项目前期专项工作经费,解决单位项目包装经费不足问题,并给予争项争资经费奖励,促进争取更多的地方政府债券和上级转移支付补助。
(二)服务大局保障重点,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支出重点和结构,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将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统筹做好其他硬性及重点保障支出。激励单位争先创优,对获得市级以上先进的部门单位给予年终绩效奖励所需资金补助。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统筹资金支持办好民生实事,重点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全力支持促进就业提质增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健康安远建设、优化服务供给、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坚定不移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加大乡村振兴投入,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资金统筹工作,按不低于土地出让收入的6%安排用于农业农村支出,保证县级衔接资金投入不低于上年,统筹整合资金规模比上年有增长。推动科技创新赋能,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支持平台项目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聚焦扩大有效需求,创新财政奖补方式,支持推进商贸消费提质扩容三年行动,充分利用中央预算内、债券等资金,加大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统筹资金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快美丽安远建设。
(三)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提升财政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改变预算安排和资金分配中的基数依据,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分配机制。不断提高部门预算编制水平,建立部门预算编制与执行惩戒机制,逐年降低部门预算偏差率。加快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项目库管理建设。推动全面建成具有安远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大力倡导预算绩效管理理念,营造“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良好氛围和预算绩效管理环境。督促各项目单位加强调度,推进项目建设,压减“资金等项目”现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对重点专项资金使用开展全面绩效评价,扩大对专项资金的重点评价覆盖面,倒逼资金使用绩效提升。规范资金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功能,加大对违规提取现金、向实有资金账户划款、从实有资金账户转账等行为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问题、查处违规行为,督促预算单位规范、安全、高效做好资金支付、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确保全县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资金的规范安全使用。
(四)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范化解风险。持续贯彻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非重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将压减的零星行政支出资金集中统筹于县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领域。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落实适度举债机制,密切跟踪2023年新增专项债券分配政策,做好专项债券滚动项目储备,提升项目质量,积极争取2023年债券额度,发挥债券资金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作用。牢牢守住不出现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积极稳妥化解债务存量,充分尊重平台公司市场主体化,对平台公司承接的公益性项目督促落实资金平衡方案,督促国企平台公司强化年度投融资计划管理,坚决防止国有平台出现经营风险,避免风险挤压财政正常运行空间。
(五)加强财政自身建设,提升财政服务水平。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贯穿于财政工作的全过程,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省、市、县决策部署,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安全。坚持依法理财、科学理财,加强财政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财政干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打造一支“政治方向坚定,业务素质精良”的财政干部队伍,推动财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2023年的财政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认真落实人大决议,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有力的举措,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精心雕琢“绿色、透明、闪亮、精美”的东江源头翡翠县贡献财政力量。
名 词 注 释
1.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根据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预算资金的不足。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3.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
5.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
6.再融资债券:指为偿还到期的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本金而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不能用于项目建设。
7.新增政府债券:简称新增债券,根据预算法等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由省级政府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
8.“三保”:指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9.民生支出:参照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统计办法,将14个大类及其所有款项级科目列为民生领域支出统计范围,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城市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粮油物资储备等。
10.预算管理一体化:指运用信息化手段,在统一核心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省级数据集中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构建覆盖财政预算管理全流程的业务闭环,实现省、市、县、乡各级财政预算管理的一体化贯通,进一步提升财政预算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11.预备费:按照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应当按照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难以预见的开支。

赣公网安备36072602000001号 